林业风采

立足矿山生态修复 矿坑上开出最美的花——环翠区华夏城生态林场

发布日期:2021-06-02 14:37 信息来源:威海市林业局  作者:戚俊杰  浏览次数:  字号:[ ]

2003年以来,华夏城积极响应市政府关于加快矿山修复的号召,先后投资44.3亿元,对龙山6036亩采矿塌陷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并成功打造了国家5A级景区—威海华夏城。

(一)坚持综合治理,打造优美生态环境。面对山体治理难度大、淡水资源紧缺、造林绿化成本高等难题,被称为“当代愚公”的夏春亭同志科学研究、因势利导地蹚出了“修山四法”。一是客土回填法。先覆填置土、再覆黄泥土、后覆植被土等三步对44个矿坑进行修复,共计运输土方5692.67万立方。二是构建隧道法。科学建设了6条510米的贯通隧道,并在隧道上方覆土绿化,既对破损山体进行了治理,又改善了交通和美化了环境。三是拦堤筑坝法。采用黄泥筑坝工艺修筑塘坝35个,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植被灌溉提供了水源。四是植被恢复法。因地制宜栽植雪松、黑松、刺槐、柳树等各类绿化树木200余种1189万株,彻底恢复了龙山区域绿水青山、四季有绿的生态原貌。

(二)坚持生态富民,推进青山变为金山。华夏城的蜕变表面上看是矿山的生态修复,但实际涉及到山体、湖泊、林木和草地等生态系统全方位、各领域的综合治理。在寸草不生的渣石矿坑栽植绿化树木实现被覆盖率97%,成功地将生态废墟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林场,修筑塘坝所形成的水系成功吸引了白鹭、野鸭等几十种野生鸟类和梅花鹿、野兔等十几种野生动物觅食栖息,山水林田湖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华夏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在改造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目前,年均接待游客达180万人次,年均实现利润5000余万元。周边13个村集体年均获得山地租赁费用64万元,同时通过提供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4.8%,1135名村民在景区就业,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既让广大群众找回小时候的绿水青山,又过上田园式、现代化的生活,为“两山理论”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三)坚持文化引领,增强品牌文化内涵。“修山难维护更难”。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富民兴业相结合,以打造“文化旅游”项目为抓手,建成集展示华夏五千年历史传统文化、海洋特色文化和胶东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景区内有依照矿坑地势而建的中国跨度最大的华夏第一牌楼、世界独一无二的三面圣水观音导尿管独特景观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演出,拥有国内第一个360度旋转行走式的室外演艺《神游传奇》,集中展示华夏五千年厚重的文明传承与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开创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实景演艺先河,年吸引游客150万人次。